全民狂欢盛宴完美落幕之际,天猫靓丽的数据:交易额912.17亿,无线交易额626.42亿,占比高达68.67%,无不昭示着这是移动互联的最美时代。抛开纷繁复杂的外部干扰,静下心还得一如继往思考如何推广?如何获取用户?文公子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“马甲+关键词覆盖数+技术流”的推广之道,今天就跟大家详细聊聊马甲的那些事儿…
历史:从App诞生之初,马甲便相伴相生
第一部分
马甲App可定义为功能体验相似,辅助主App导量的工具。马甲诞生之初,更多的是为了让认识你的人猜不到,缔造神秘感,在常用的App名外再注册的其他名字。
2008年WWDC上第二代iPhone发布以来,那时的应用商店并不叫App Store,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名字“iTunes Store”。到2009年时,iTunes Store的应用已经从最初发布时的不到500款增长至8.5万款,总下载量突破了20亿次。正当应用商店一路高歌猛进时,马甲也便诞生了。
马甲App可定义为功能体验相似,辅助主App导量的工具。马甲诞生之初,更多的是为了让认识你的人猜不到,缔造神秘感,在常用的App名外再注册的其他名字。
2008年WWDC上第二代iPhone发布以来,那时的应用商店并不叫App Store,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名字“iTunes Store”。到2009年时,iTunes Store的应用已经从最初发布时的不到500款增长至8.5万款,总下载量突破了20亿次。正当应用商店一路高歌猛进时,马甲也便诞生了。
图1:横扫天下系列马甲
区别:马甲App与主App的区别
第二部分
马甲的最初目的是让大家不知道主App,通常App name/icon/应用截图/开屏图片/关键词/开发者账号都会与主App不同。如图2.
图2:喜马拉雅系列马甲
时下流行的马甲打发,一般是开发者账号不一样,如果资源允许的话,所使用的后台也不同。为了减少马甲开发成本,很多开发者都是直接使用主App的所有资源,直接换个开发者账号罢了。如图3.
图3:氧气听书系列马甲
另一种打法类似喜玛拉雅和玩图系列,马甲采用主App的部分功能,不同功能性的马甲各自有自己的目标用户,再集体向主App导用户。
作用:规避风险,集中导量
第三部分
做马甲的初衷有很多,有的为了测试产品的某个功能,有的为了覆盖更多关键词,也有的为了试探苹果的底线,使用灰色手段,最终的目的都还是为了获取用户。
1、测试
有些功能使用主App测试会存在很多弊端,马甲的好处是可以随意更改,将风险最小化。如果测试效果OK,则可以把此功能添加至祝App。
2、增加关键词覆盖数
App Store的机制非常明确,标题长度上限是255字节,关键词长度是100个字符。对于一个App来说,在11月3日App Store检索算法调整后以来,人为正常优化的极限是关键词覆盖数在2000左右。那些覆盖数在6000+的都是利用了苹果漏洞。所以,多做一个马甲,也就意味着覆盖的关键词可以更多。
3、刷榜
一提到刷榜,大家可能都会两眼放光,在当下大环境,刷榜似乎成了无法规避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。每款游戏的出生,就少不了要被各种刷。刷榜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:有真实机器刷,有模拟真实机器刷的,也有纯虚拟机刷的,当然也有通过积分墙优化排名的;原理一样,不过是iCloud账号性质不同罢了。因为刷榜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,苹果不定期的清榜和下架行为,已经严重影响到了App的正常推广,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大环境下,又能通过刷榜快速获新增用户,马甲便是不二的选择。马甲的开发者账号不同,苹果是无法有据处理主App的,当然也不排除苹果的强行处罚。
4、导量
马甲本身是可以获取新增的,如果马甲与主App使用同样后台,用户信息可以共享;如果不是,则需要导量只主App,或者马甲之家互导。
导量:广告引导至App Store下载任务
第四部分
如果全部复制主App内容,包括后台,整个数据都是共享的,是否导流就所谓了。正常的导量形式一般是通过弹窗,广告,Push等引导用户到App Store下载主App。
图4:开屏广告
图5:功能选项广告
图6:底部广告
马甲之路:是刷还是买量?
第五部分
马甲除了增加关键词的覆盖数,及蹭量以外,自身也面临优化的问题,行业内对马甲的处理方式都比较一致,基本以刷为主。常见刷的方式有刷关键词排名,刷热门搜索榜和总榜排名,也有不少喜欢刷评论的。也可以通过积分墙买些量优化热度不是特别高的关键词排名,这种方式性价比能高些。具体如何优化,还是各家的定位。